论"网路学堂"与成人考学

时值初秋的深夜﹐我独坐于老旧的榆木书桌前﹐台灯的光晕里浮沉着细小的尘粒﹐倒像是新式学堂里飞扬的粉笔灰了。忽而友人捎来书信﹐问及这成人的考学之事可否托付于甚么"网路教学"——这词儿听着耳生﹐教我不禁搁了笔﹐对着窗外的槐树影子怔忡起来。

"世上本没有路﹐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。"

想那旧时的私塾先生执戒尺而立﹐今人却说要隔着玻璃幕墙听讲﹐倒像是茶馆里听说书先生唱《三国》一般了。这网路的物事原是好的——去年邻家阿三在码头做工时还拿着方盒子学洋文——可若要把十年寒窗都装进这发光的匣子里﹐怕是要生出许多怪现状来。

  • 有白日里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汉子
  • 夜里却对着闪烁的屏幕抄写讲义
  • 妇人在灶台边择菜的空当也要摸出手机听课

某日途经新式学堂的围墙外﹐听得里边传出朗朗读书声:"子曰:学而时习之..."忽然混入几声刺耳的电流杂音——原是扩音器出了毛病——倒叫我想起前些日子在茶馆遇见的老张。

老者在昏黄灯下读书

"如今报名竟要按甚么二维码!"老张捧着茶碗的手直哆嗦,"我这把年纪还得跟后生们抢电脑座位..."话没说完就被短视频平台的配乐声打断了。

传统学堂网路教学
笔墨纸砚虚拟云端
师生问答一个在云端飘着 一个在地面追着

结语

这时代的车轮总归是要向前的
但莫忘了车辙下压着的
是活生生的人间烟火气
纸墨香与电子光
原该是共生的兄弟
而非相食的仇雠
夜深了 槐树的影子已爬到稿纸上
且让这争论随月光淡去吧
明日晨起 该读书的仍要读书
该做工的仍须做工...
写在壬寅年寒露前夜
于北平西三条胡同寓所
会稽周树人顿首
注:文中涉及当代事物皆作文学化处理
实际政策请咨询当地教育部门

*本文纯属虚构创作 如有雷同实属巧合*
公元二零二三年秋 重校于江南某处阁楼*

 

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

夜正长 路也正长…罢!且将这篇文字当作投枪掷向虚空罢!——又及

纸短情长 就此搁笔